

中國信託銀行(簡稱「中信銀行」)因應全球永續經營趨勢,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金融發展,於2019年1月正式簽署「赤道原則」,以全球金融業最佳實務規範為標準,積極管理授信案件之潛在環境及社會風險,以期降低銀行財務與非財務之負面衝擊,並積極守護社會和環境。
中信銀行秉持We are family的品牌精神、以信任(TRUST)為承諾的永續策略,期許藉由更嚴謹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發揮金融業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與客戶攜手共創永續未來,展現中信銀行成為良好企業公民的決心。
赤道原則(The Equator Principles,簡稱EP)
赤道原則係赤道原則協會參照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簡稱IFC)和世界銀行之永續性發展政策與指南所建立之一套自願性金融行業準則,為銀行判斷、評估和管理專案融資中之環境和社會風險之管理工具。
根據赤道原則要求,簽署銀行應對四大類案件:專案融資財務顧問服務、專案融資、專案相關公司貸款及過渡性貸款,依專案潛在環境及社會風險分為A、B、C三個等級,並依據風險等級進行不同程度的環境和社會風險審查,以降低專案對環境和社會的衝擊,並透過合約規範及放款後的持續性監控確保客戶遵守承諾。
赤道原則管理政策與組織架構
為遵循赤道原則規範,中信銀行於2018年制定「適用赤道原則之授信案件管理辦法」,由中信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監督與管理各業務單位、風險單位與行政單位依循管理辦法共同辦理赤道原則相關事務,由上而下落實授信案件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
本行訂定之「適用赤道原則之授信案件管理辦法」,明定各單位權責、相關案件徵授信流程、授信要件,以及資訊揭露與管理,作為本行總行各單位與海外分行各相關單位的指導性綱領。日本東京之星銀行以及印尼、菲律賓、美國、加拿大等中信銀行之海外子行,則依循前述管理辦法建立在地化之政策,以確保赤道原則的落實標準與母行一致。
中信銀行依照企業永續委員會之監督與管理,針對轄下各單位既有之功能執掌,分工落實赤道原則相關事務,各單位主要職掌如下:

業務單位
與客戶溝通並徵提赤道原則相關要求及文件、執行案件適用性判斷。

徵信單位
覆核案件適用性判斷結果、執行案件風險分類、執行案件環境與社會風險審查、執行年度定期檢核。

風險單位
制定與修訂符合赤道原則之管理辦法、將環境和社會風險審查結果納入信用風險審核參考。
適用赤道原則案件的徵授信流程
本行於徵授信流程各環節確實導入赤道原則規範,系統性執行案件適用性判斷、風險分類、徵信、審查、核貸與簽約及貸後管理等流程,落實授信案件之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
-
申貸進件
案件申貸進件時,各業務單位依據赤道原則規範執行適用性判斷,由徵信單位覆核後執行風險分類,依潛在環境與社會風險將案件分類為A、B、C三個等級。
-
徵提文件
各業務單位就案件風險分類結果,向客戶徵提相關文件,並依循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之環境與社會績效標準(Performance Standards)檢核文件,確認其符合赤道原則要求。
-
風險審查
徵信單位就業務單位徵提之資料與文件檢核結果,進行案件環境和社會風險審查,並將審查結果納入本行信用風險審核之參考。
-
核貸與簽約
案件審核通過後,業務單位依據案件風險分類與審查結果,於合約中加入赤道原則承諾性條款,要求客戶於撥貸後落實專案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
-
貸後管理
為持續監控專案管理情況,徵信單位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赤道原則年度定期檢核,確保客戶確實遵循合約承諾性條款,以及專案所在國家的環境與社會規範。

